近來通處走,走訪各大區選的打氣站,希望盡多一分替各位新人或素人打氣。在青衣連儂橋一站,我遇見令我非常驚喜的人,她是菜園村的高婆婆。
菜園村事件是我從政上很重要的一場仗,那一年我二十四歲,剛當選為區議員。某一天,我收到菜園村公公婆婆的求助,他們居住了五十多年的家將被政府清拆,而且兩年內就要搬走,原因是高鐵要通過他們家的地底。那時候我不明白,為什麼政府不諮詢他們的意見呢?於是我嘗試開始協助他們,大慨是在元朗區開街站,收集市民聯署,反對清拆菜園村及高鐵走線等,起初聯署行動的反應很冷淡,但我們目標是在限期前簽滿一萬人的聯署。
記得在限期前一個星期六晚,我們繼續在街頭上衝聯署數字,豈料天忽然下起雨來,雨勢頗大,我逐喚協助街站的公公婆婆們:「要走了,太大雨了。」但公公婆婆們的回應是:「鄺議員,不能走,走了,我們的家也就沒了。」公公婆婆們這樣說,我又怎能打退堂鼓?於是我們繼續衝聯署,說起來很奇妙,明明簽名紙都給雨水打得溶溶難難,原子筆甚至濕至漏墨了,但市民見狀,竟是撐著傘來簽名,就算濕了身子也不介意。那一夜,我們戲劇性取得過萬位市民聯署。
後來怎樣了?之後的故事,大家是知道的。我們依足程序遞交聯署予政府,但沒有改變些什麼,那時候我的感受是:如果可以寫一封信、打一個電話、做一次聯署,政府就願意尊重,人民又何需上街,又何需充權去改變現況?
菜園村事件發生在二零零八年,十一年後,我在街上再遇高婆婆,這一天,她轉了四程車來到青衣連儂橋,只盼為一眾參選的新人們打氣。
我在人海裡看見她時,很驚喜,走過去捉她的手,高婆婆笑:「喔,半個菜園村村民。」她從前是這樣喚我的,因為在菜園村被清拆行動威脅時,我常常好像傻瓜般跑進村,然後與來貼清拆令的部門代表對峙,回想起來,原來「站在雞蛋前」是來自十一年前的經驗。
高婆婆,請妳一定要身體健康,繼續開開心心,我們會團結給最漂亮的成績單給妳看。